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施行!水利部:未来将采取这些措施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

我国作为一个相对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试问,如果没有了水,我们的日常生活该如何维系?因此,珍视每一滴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5月份农历初一,我国发布了水资源保护的重拳政策——《节约用水条例》,以此作为全国全域范围内管控制度的切入口。据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负责人于琪洋的阐述,这一举措既是为了推动节水型产业的壮大,也是为了大幅度提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徐想 摄)

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我们做到了吗?

针对水资源紧缺问题,水利部门推行了双控管理办法,着重约束各地区总体用水量以及用水平均强度。以此确保每个地域设立用水定额上限,并通过均匀分配水量来调控平均强度。此种做法犹如对水资源实施“适度节食”,防止因过度消耗导致资源过载。

面对国内用水总量调控的需求,水利部已建立覆盖省市县各级行政区域的关键性指标体系,并明确提出“十四五”期末全国总用水额度应限制在6400亿立方米内,这一政策深远而有力,可据此推动我国水资源的有效管理,精准节水。

央广网记者现场提问

取用水管理,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水资源管理看似复杂,实质上主要涵盖了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采集监督与管理。水利部门严格执行地下水采集许可措施,并以创新、便利及高效为原则推行使用取水许可电子证书,令取水申请流程犹如网络购物一样便捷。

为了强化用水管理,水利部实施了水源治理的专项活动,详细调研了全国各地的水源状况,并对违规取水问题进行了纠正与处置。此外,还积极推动取水监测计量系统的建立,现如今,国内规模较高的取水点在线计量设备覆盖率已达到88%。以上措施的目的在于防止水资源的过度使用。

节水措施落实,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推行节水措施的实施成为节约水资源的关键所在。水利部坚决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计划,督促各部门协同合作,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工业排放及降低城市供水损耗四个角度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源头管控,同时积极探索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些举措犹如为水资源进行”瘦身”,使之焕发新的生机。

如今,我方城市公共供水中水管线的漏失率已经降低至低于10%,而对于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率更是高达212.3亿立方米之多。这些枯燥的数据虽然平淡无奇,却充分体现出我国在节约用水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未来,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未来,水利部将全域贯彻落实《节约用水条例》,稳步推动水资源刚性约束政策落实,完善水资源监测计量网络,加强取用水监管力度,加速节水技术推广,支持节水产业发展,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以确保水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策略虽然复杂,但本质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追求最大限度地使用水资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