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人成果彰显实力
近日,伊拉克传来好消息。我国自主研发的钻井设备“璇玑”系统在伊拉克油田表现出色,钻井深度累计已达4万米,井下作业时长更是超过了1万小时。这一成绩实实在在,充分证明了“璇玑”系统的强大实力,也体现了我国在高端油气设备制造领域的进步。
任永琳,中海油田服务伊拉克分公司的负责人,指出这一点说明我国在高端油气设备制造和大规模作业领域有了新的成就。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
核心技术优势显著
我国海油精心打造的“璇玑”系统,融合了旋转导向钻井和随钻测井两项关键技术。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给传统钻井设备带来了强大动力,大幅提高了其作业安全与效率;随钻测井设备则像一双锐眼,在深邃的地下,为钻头准确找到油层。
钻具在结合两项技术后,能在厚度仅1米的薄油层内精确前行数千公里。这种作业的高精度,正是其在伊拉克油田表现优异的秘诀,也让“璇玑”系统在同类产品中显得格外出色。
装备维保要求严格
在米桑油田的固定营地,记者亲眼见证了“璇玑”系统设备的维护过程。这台设备,长度超过数十米,被拆分成三个部分。连接到电脑后,数据持续更新并显示出来。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璇玑”系统维护工作的严谨和细致。
夏熠,中海油服伊拉克分公司的副经理,特别强调,“璇玑”系统要准确判断地质状况,精确调整钻井方向,保证传感器稳定工作至关重要。这些传感器对系统的运行极为重要,哪怕一点小问题,都可能对整个作业流程带来影响。
技术原理精准调控
“璇玑”系统调整钻进路径的机制是怎样的?夏熠解释说,钻头前端的长方形突出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三块突出部分,就像三只特殊的“翅膀”,能够根据地面的指令,通过中控系统操控液压缸,进而产生不同的推力。
钻头肋板受到地层的作用力,使得受力方向有所改变,从而让钻进的方向变得更为灵活。这种设计巧妙,控制精准,让“璇玑”系统在复杂地质环境中也能顺利完成钻井任务。
实战表现稳定可靠
自2020年始,“璇玑”系统在伊拉克的米桑油田投入使用,这批产品是智能生产线首次生产的。生产线技术经过升级和改造后,“璇玑”系统的耐磨性、造斜稳定性以及井下参数监控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
米桑油田深层,那些致密的灰岩层中藏有溶洞等复杂地层,”璇玑”系统在这里展现出了非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今,该系统在米桑油田及东巴格达南油田已顺利运行88次,成效显著。
国际认可合作共赢
中海油服带着“璇玑”系统参加了多场展会,其中包括伊拉克的油气展览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一致的好评。伊拉克石油部的副部长也表达了对我国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强烈意愿。
米桑油田作业部的领导表示,“璇玑”系统帮助油田提前实现了生产目标,并提升了伊拉克的石油勘探水平。我国企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未来有望与伊拉克实现更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期待“璇玑”系统能在其他领域发挥更大价值。您觉得“璇玑”系统未来还能在哪些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