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确立!2020年总用水量6700亿立方米以内,怎样做到?

水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水资源管理尚显粗放。尽管自国家成立以来,节约与保护举措持续增强,以水功能区管理为焦点的制度框架亦初步建立,但问题依旧明显。以每年缺水400亿立方米为例,超过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面积已扩展至19万平方公里,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2%。我国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存在0.2到0.3个百分点的差距。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不高,浪费现象突出,水资源过度使用和污染问题突出。整体情况让人担忧,对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急需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保障水资源合理使用的底线至关重要。我们需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的上限,推动水资源管理从偏重供给转向强调需求。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确立了这一目标,旨在防止过度开发等问题的发生。

为了控制全国水资源总量,一号文件强调,必须严格遵循各江河的水量分配计划,并设立四级用水总量控制的标准。此外,还实施了三项严格措施:一是对建设项目的用水评估实施严格审查;二是加强取水许可的审批和监管;三是严格管理和保护地下水,确保开采和补给达到平衡。

用水效率提升目标

一号文件指出,我国计划在2020年前显著减少每万元GDP及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的水消耗。同时,农田灌溉水的使用率需提升至0.55以上。设立这些目标是为了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能,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要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迅速建立一套衡量用水效率的标准,并将节水意识普及至各行各业。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有望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确保每一滴水都能得到合理使用,进而推动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用水效率提升措施

提升用水效率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相关文件强调,必须迅速制定节水义务性规定,用以引导公众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并淘汰那些不符合节水标准的工艺、设施和产品。同时,还需加速节水技术的研发,以促进用水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农业方面,我们倡导节水技术,旨在降低农田的水分蒸发。在企业界,强化节水措施,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高效应用,目的是为了减轻当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限制纳污红线目标

保障水功能区不受污染至关重要。一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我国主要河流与湖泊的水质将显著提升,城市供水水源地的水质也将全面达标。这一举措对于提高水环境质量和确保饮水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依照水功能区规定的标准,严格估算水域的污染承受能力。同时,我们要严格把控河流和湖泊中污染物的总量。这样的措施能有效降低水污染,对保护和维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帮助。

限制纳污控制措施

政府应将控制排放总量作为防治水污染和减少排放的关键准则。对于那些排放量已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必须对新增取水和排放入河的申请实施严格限制。

当前,水功能区面临不少水质问题。实施严格的管理办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排放量的增加。这样做既有助于提升水域环境质量,又能保证水资源持续使用。

在执行这些水管理策略时,你感觉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希望听听你的看法。同时,也请给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分享,吸引更多人来关注水资源管理的相关话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