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正逐步过渡到以存量为主导的阶段,城市交通规划转型变得十分紧迫。这不仅要应对城市交通特性的变化,还关系到如何适应新的空间规划体系。
城市交通发展阶段回顾
在非机动化时代,城市的发展呈现出内向聚集的特点。随后,城市规模开始急剧膨胀,尤其是大城市的扩张尤为迅猛,城市布局和交通网络也随之发生变化,公共交通的兴起也随之而来。当城市空间和交通大致定型后,管理和公共政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以北京为例,起初主要依赖胡同内的非机动化交通,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同时,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比如交通拥堵,市民出行体验下降等。因此,城市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模式,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也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各个阶段都在持续演变。比如,公共交通工具,尤其是轨道交通和高级别的道路网络,都在持续进步。这些设施为城市的扩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建设,城市中已经积聚了大量既有设施。这表明,像主要道路和轨道交通这样的布局已经基本固定,改动起来相当困难。
交通特征发生巨大变化
城市交通的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归因于城市规模的扩大。以上海为例,其城市区域从市中心逐步向外延伸,城市功能的布局也随之发生了调整。昔日的商业中心可能因为人口流动而失去了往日的热闹,而交通便利的新区域则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兴起。
社会空间组织形式的变化对交通特点产生了影响。比如,新型住宅区和办公地点的布局调整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和方式。机动化进程显著扩大了人们的活动区域。过去,人们的出行距离多在较短范围内,而现在,借助汽车和高速轨道交通,人们可以在一天之内往返于百公里之外。
新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综合交通与城市规划关系
以往,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各自独立进行,分别编制、审批和执行。如今,两者正逐渐结合,城市交通规划已成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以某些城市为例,它们在制定城市规划时,会将道路、公共交通等交通布局融入城市整体形态规划之中。
专项规划目前出现了新的调整。它不再仅仅依靠城市总体计划来确立法律效力。因此,专项规划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性,能够独立进行法律表述。
国土空间规划下交通内容的定位
在新的城市中心区域土地使用分类中,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细致的交通布局变得不易。规划中关于交通的部分,往往需要提出战略性的指导和限制性要求。例如,在交通政策层面,倡导优先发展绿色交通方式。
在指标设定上,我们关注的是城市交通拥堵指数的控制额度。在空间布局上,我们注重引导交通设施合理分布,优先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我们并不专注于具体道路等交通设施的具体选址规划。
新空间规划体系下规划的传递
在新的空间规划体系里,信息的传递方式变得多样化。它不再局限于从宏观规划到具体规划的线性传达。现在,它涵盖了诸如政策信息的传递等多种方式。例如,国家关于绿色交通的推广政策,需要逐级传递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
指引是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比如,对某一新区域的交通发展路径进行指导。同时,也涉及对标准规范和设施配置等方面的传达。比如,对某一区域交通设施建设标准的传达,需在不同级别的规划中有效实施。
综合交通规划的研究思路调整
过去,交通规划主要关注新增区域。比如,那些正在开发的新区,交通规划主要集中在新道路的建设上。但现在,情况有所改变,重点转向了现有区域的交通问题。就好比是针对老城区的交通进行优化。这表示我们需要提高现有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比如,改善老旧小区周边的道路通行条件,增强公共交通站点的便捷性。通过这些做法,确保城市交通在现有基础上依然充满活力。
你对城市交通规划向绿色交通转变有何见解?期待你的点赞与转发,同时,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一起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