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土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如何精准遏制耕地非农化?

调查和调整过程中,及时获取并整理那些可能违规的地图区域信息至关重要。这样的做法不仅能有效防止耕地被改作非农或非粮食生产用途,同时也能为后续监管提供坚实的支撑。下面,我会详细描述这项工作的具体做法。

影像获取与处理

全市各区要搜集分辨率为0.5米的遥感图,并对这些图进行集中处理。同时,还需获取国土利用动态监测项目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通过专业技术与方法进行数据采集,这将为后续图斑提取奠定坚实基础。这些高清晰图像将成为识别土地利用变化的有力手段。

变化图斑提取

依据正射影像,参照卫星影像获取及国土资源变动调查的规范,全市范围内的变化图斑提取任务已顺利完成。尤其是对耕地变化图斑,我们给予了极大关注,对数据库中的耕地信息进行了细致监测,并严格挑选出那些可能存在违法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的图斑。若发现耕地或湿地出现较大范围的变化,需在11月20日前递交书面材料,以便为耕地保护提供充分的数据依据。

疑似违法图斑形成

提取的地类监测图斑经过合法审批后,淘汰掉部分,但仍有部分可能存在违法使用情况。各镇街需实地核查,搜集相关证据。同时,在省级“国土调查云”系统中,需自行建立新类别并提交证据。若监测图斑与部省下发的图斑有交集,可借助“国土调查云”的图斑信息迁移功能,将举证资料合并。此外,通过对比2023年的土地变更调查影像资料,我们可以精确识别出那些可能存在违法行为的疑点。

用地合法性审查

将土地实际使用情况与法定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等相对照,确认其是否与规定用途一致。确认是否具备合法用地审批文件,例如建设用地批准书、土地使用权证等,若缺少相关文件,可能存在违法用地风险。对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及建设方式详尽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进行全面审查,避免遗漏任何违法点。

图斑分析与处置

对涉嫌违法的图斑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其性质,并将分析结果整理成表格。利用证据照片,根据违法用地类型,制作了直观的展示资料。这样,执法人员可以获取清晰、准确的信息。针对每种图斑类别,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意见。这旨在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有效解决违法问题。

工作保障要求

须提交土地变更的图斑分类提取成效,文件命名需遵循规定,且须按时提交。承接技术服务的公司需具备甲级测绘资质,中标后不得转让或依赖他人。对相关资料需采取保密措施,监测任务完成后应立即销毁数据。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培训,确保人员和资料安全。无论询价结果如何,都无需向询价者解释缘由,且不得归还相关资料。

这次对工作的整理和分析,你认为哪一环节最为关键?期待你的意见分享。另外,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并分享给更多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