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数据存储规模越来越大,怎样高效存储数据成了一个大难题,数据压缩环境的设置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它究竟有什么魅力,让我们去深入探究一下。
压缩工具功能
支持“压缩”环境的工具在存储输出栅格数据集时,会设置压缩类型。这就像给数据穿上一件“瘦身衣”。它可使数据存储时占据更小空间。使用这类工具后,存储数据能直接按设定的压缩类型操作。这样做既方便又高效。还能提升存储的效率与便捷性。
压缩数据优点
压缩数据存在两点主要好处。一方面,它所需的存储空间较小,对于大数据来说,能够大幅度节省存储资源,就像一个大的图像数据文件,经过压缩后占用的硬盘空间会显著减小。另一方面,它可以加快数据的显示速度,这是因为传输的信息减少了,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压缩后的数据能够更快速地抵达终端设备并显示出来。
支持压缩格式
ArcGIS 可以存储多种格式的压缩数据,比如 IMG、JPEG、JPEG 2000、TIFF、Esri Grid 这些格式的数据,还包括地理数据库里的压缩数据。不同格式适用于不同场景,例如 JPEG 适用于图像数据,在网站或者普通图片存储中经常会用到这种格式。地理数据库压缩数据大多应用于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压缩方式
压缩方式存在两种,一种是有损压缩,另一种是无损压缩 。JPEG和JPEG 2000归为有损压缩,这种压缩会使像元值发生改变 。LZ77、PackBits和CCITT属于无损压缩,这类压缩不会对像元值进行更改或者使其丢失 。如果像素值被用来进行分析,或者被用来派生其他数据产品,那么就需要选择无损压缩或者无压缩,举例来说,科研数据分析必须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压缩量影响因素
压缩量与数据、压缩质量有关,同类数据数量越多,压缩比越高,纯色背景的图片,其压缩比比色彩丰富的图片高,压缩质量越低,压缩比越高,在对图片质量要求不高时,可降低压缩质量获取高压缩比,有损压缩比无损压缩通常会产生更高的压缩比。
用法与参数说明
在对话框语法里,若选择JPEG压缩方式,那么需要指定压缩质量,其范围是1至100,默认值为75。若选择JPEG_YCbCr压缩方式,同样需要指定压缩质量,其范围是1至100,默认值为75。若选择JPEG2000压缩方式,还是需要指定压缩质量,其范围是1至100,默认值为75。若选择LERC压缩方式,则要指定最大错误,该单位和栅格分辨率一样,当为0.000000时就是无损压缩。脚本语法是这样的,arcpy.env.compression等于”compression_type {value}” ,在这个参数里,压缩类型是一定要填写的,值是能够选择填写的。
import arcpy
# Set the compression environment to LZ77
arcpy.env.compression = "LZ77"
# Set the compression environment to JPEG with a quality of 80
arcpy.env.compression = "JPEG 80"
当你在实际中运用数据压缩时,你会倾向于挑选哪种压缩方式?欢迎点赞,欢迎分享,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