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Map坐标转换大揭秘!地理与投影坐标系区别在哪?

近期我在操作ArcMap进行坐标转换时,发现过程确实较为繁琐。为此,我想分享一些个人心得,希望能助大家规避类似困扰。以下这六个重要步骤,请大家务必关注。

坐标系统别混淆

地理坐标系投影坐标系构成了两种不同的坐标体系,前者通过经纬度来标示具体位置,而后者则是将地球的曲面转化为平面图形。在使用时,若未能留意两者间的差异,转换过程中可能会遭遇重重困难。以北京-54投影坐标系转为GCS-WGS-84地理坐标系为例,若未能细致区分,便无法准确执行转换操作。

ArcMAP软件的工具设计是以坐标系的特性为核心展开的。其中,地理配准这一功能主要用于处理栅格数据,而空间校正则专门针对矢量数据进行操作。只有当我们掌握了这些相关知识,我们的工作才能更有目的性,效率也会更高。

数据加载要稳定

在启动转换动作前,我们得将北京坐标系图层和WGS-84图层分别导入至一个GDB数据库中。这样的数据库不仅稳固可靠。起初,我导入的是WGS-84图层,这时ArcMap软件便会自动将图层坐标系统调整为WGS-84。接着,我又导入了北京坐标系的图层。这两个图层的坐标系统并不一致,因此在使用ArcMap时,它仅能动态执行坐标转换以展示图层,而不会对原始数据做出任何修改。随后,我选择了WGS-84图层作为基准,对北京坐标系进行了转换。这么做的目的是确保两个坐标系中的数据能够实现完全的一致性。

在这轮的加载阶段,我逐一剖析了两个图层的数据特性,心中有了把握,因此为后续的校对任务明确了具体的目标。

WGS84_wgs84坐标系_高德地图坐标系转wgs84

编辑操作莫忽视

wgs84坐标系_高德地图坐标系转wgs84_WGS84

数据加载完毕,请稍等,不要急于核对。先进行编辑工作。在编辑状态下,可以对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编辑过程中,要逐行认真对照两个图层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出现任何差错。

根据我个人的实际体验,编辑环节至关重要;若在此环节处理不够细致,错误信息便有可能混入校对流程;这种情况无疑会对最终出版物造成不利影响。

WGS84_wgs84坐标系_高德地图坐标系转wgs84

校正工具显身手

数据编辑完毕后,需启动空间校正的软件进行操作。挑选数据时,应以WGS-84坐标系的数据为基准,而北京坐标系的数据则需经过校正流程。

wgs84坐标系_WGS84_高德地图坐标系转wgs84

校正手段多种多样,我最初采用了仿射变换,但效果并不理想,修正了一侧却让另一侧出现了偏差。随后,我转而使用橡皮页变换,这种变换仅影响相连的部分,不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非常适合用于两个或多个图层的校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校正工作。

链接文件需保存

进行橡皮页校准时,必须确保所使用的链接文件能够定期得到保存。如此一来,在后续的转换过程中,这些参数便可以再次被利用,这将大大减少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在保存链接文件时,我会细致记录每次的保存时间点,并对校对结果进行详尽的记录,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日后查阅和使用。

WGS84_wgs84坐标系_高德地图坐标系转wgs84

校正完成看效果

在校对过程中,我发现含有链接的部分内容大体上一致。这一过程总共耗时两周。起初,我尝试使用仿射变换,并亲自挑选了12000个点,这一过程耗费了一整周的时间。但是,我最终意识到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是不得不调整我的策略。

校对完毕,稿件内容与原文完全一致,这让我心中涌起了喜悦,同时也带着深深的感慨,不禁让我回想起我们共同走过的那些充满挑战的日子。

在进行坐标转换的操作时,大家是否曾遭遇过一些棘手的困难?若我的过往经验对你有所裨益,还请记得点赞,并且将这一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

高德地图坐标系转wgs84_WGS84_wgs84坐标系

发表评论